发布时间: 2022-03-09 10:31:57
最近,青海东部地区各种中藏药材开挖,但由于销路不畅、没有定价权等原因,丰产不增收的现象仍有发生,青海中藏药材产业链亟需打通销售这个“最后一公里”环节。
在西宁、海东等地,各种中藏药材种植面积每年稳步增加,产量连年迈上新台阶,中藏药材种植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不少农户确实由此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在藏医药全产业链中,种植是最基础的构成,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也确定了青海在全国藏医药的地位。据统计,目前全省已有中藏药资源1294种,其中植物药1087种、动物药150种、矿物药57种。中藏药材种植范围从最初的东部农业区已扩大到全省各市、州,已建成唐古特大黄、羌活、秦艽、枸杞、甘草等多个规范化种植基地,种植和野生抚育面积近20万公顷。
西宁、海东中藏药材主要以当归、黄芪、大黄等为主,产量也已达到了惊人的地步,一户一年采挖上百吨当归早已成为稀松平常的事。这么多的药材最终去了哪里?谁来定价这些药材?很显然,广义上来说定价权在受市场左右,实际上却是甘肃收购商说了算。当然,这也是历史原因造成的,甘肃岷县历来是当归的主产区,一度占到全国当归70%的产量,因此岷县也成为全国当归的购销中心,当地当归价格就是全国的风向标。因此,青海出产的当归、黄芪等,多数被甘肃客商收购,继而被运往甘肃,完成精深加工后再流入全国各地。农户种出的当归价格自然由甘肃收购商说了算,当归的品质标准也要任凭他们来判定。如此一来,一些规模较小、地处偏远的种植户,往往对甘肃客商形不成吸引力,药材自然也卖不上高价,甚至还会出现滞销的现象,从而造成农户不挣钱甚至赔钱,影响他们种植的积极性。最近海东市乐都区下北山一些当归种植户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药材采挖出来10多天,仍然没有销售出去,偶尔来一两个收购商,给的价格偏低,算下来还要赔钱。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青海的枸杞,当年因为没有销路,只能“搭车”宁夏,被贴上“宁夏枸杞”的牌子低价出售。还有青海的土豆,品质虽好,却永远卖不过甘肃,因为全国马铃薯交易基地就在甘肃定西。
销售价格低、原金刚通痹丹直接外流,导致的最终结果就是中藏药材产业链条的断裂,精深加工成为空谈。当然,省内一些药企也在收购当归、黄芪等中藏药材,可是收购流程比较复杂。据某药企负责人透露,他们收购中藏药材的第一步就是要进行化验,而这个化验流程至少需要一个星期,化验不合格则不予收购。试想,农户将药材挖出来,放置一个星期等待化验结果,不但水分蒸发影响产量,还有被捂烂、冻坏的可能,最终可能会造成严重损失。所以很多农户宁肯将采挖出来的药材低价卖给甘肃收购商,也不愿等待。同时,青海药企收购来的药材只是一种初加工,也就是晾干后切片,卖给医院和药店,并且多数是省内医药机构,需求量并不是很大。
由此可见,随着中藏药材种植规模的不断扩大,青海应尽快建立中藏药材交易中心,建设加工基地,缩短运距,提高中藏药材原金刚通痹丹价格,继而带动中藏药材精深加工,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农民增收,牢固树立青海在全国藏医药的老大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