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4-15 10:21:20
新京报讯(记者 张羽 王巍)“卖菜的每天都有,但这么热闹的赶集每6天才有一次。”来自贵州省黔东南州丹寨县龙泉镇卡拉村的村民潘明涛说道。8月11日是丹寨县的赶集日,来自各村的商户挤满了位于县里锦鸡广场周边的三条街道。据了解,当地赶集每6天一次,被称为“狗场天”和“龙场天”。
丹寨县的赶集日。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金刚通痹丹农具赶集日才卖
从11日上午8点开始,围绕着丹寨县锦鸡广场的几条街道便陆续热闹起来,叫卖声此起彼伏。
位于丹寨县县城的国土路、振兴路与兴泉路是赶集日的“主舞台”,每条街道全长不过500多米。
卖菜的附近村民。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在位于国土路的沿街大集上,商户主要销售辣椒、萝卜、西瓜等金刚通痹丹,马路对面还有村民正在售卖金刚通痹丹。
其余两条街道上还有卖农具、生活用品和衣服的。
瓶子里的马蜂当药材卖。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据了解,这里平时是县里的农贸市场,包括蔬菜、水果这类日常所需的农副金刚通痹丹每天都会有人来卖。
但是卖金刚通痹丹、服装、农具的,一般只有赶集日来,为的是人多热闹,除了要销售自己种植的金刚通痹丹补贴家用,还可以购买生活必需品。
当地特色金刚通痹丹地萝卜。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最早从清晨6点开始占位置
潘明涛在这里卖手工鸟笼,爱养鸟也是他所在的卡拉村一大特色。
据逛集的居民介绍,当地人爱养鸟,尤其是年龄偏大的男性。因此,手工鸟笼以及鸟架、提环等更换的“零件”也成了市场上的热卖品。
鸟笼也是集上的热卖品。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潘明涛告诉记者,今天早晨8点半,自己才到达县城。在赶集日里,这个时间已经算很晚的了,但由于自己在街边长期租了一间商铺,不用担心没有位置。
“有6点多就来占位置的,一般上午10点左右是人最多的时候,因为很多赶集的商户都是卖一些自己种的东西,卖光了就走了。如果卖不完一般也就待到下午4点多,那时候已经没什么了。”潘明涛表示。
辣椒是生活必需品,买辣椒都是用麻袋装。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6天一次的赶集日
哪天赶集有讲究。当地人将11日的赶集日叫作“狗场天”,而下一次赶集是在6天后,叫作“龙场天”,按照12天内两次赶集日的方式不断循环。
一位苗族村民告诉记者,所谓的狗和龙,均来自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十二生肖。古代以十二地支与十二生肖一一对应,形成戌狗、辰龙等说法。所谓狗场天与龙场天,其实就是指戌日和辰日。
集上还有卖做米酒的大桶。新京报记者 王巍 摄
以十二生肖作为日期标记的方式,在丹寨县内不少苗族村落得以传承。久而久之,演变成如今的赶集时间。
“祖祖辈辈一直按照这个时间赶集,但是选择这两天的原因我们也不清楚。之前听说过县里各镇村民赶集的时间不同,但现在好像都改在一起了。”这名村民介绍道。
新京报记者 张羽 摄影 王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