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5-04 14:19:43
▼本文作者▼
问
什么是糖化血红蛋白(HBA1C)?
这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指标,它是血红蛋白的氨基与葡萄糖或其他糖类分子发生的非酶促反应形成的产物,这种产物的形成与血葡萄糖浓度以及葡萄糖持续的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因为红细胞的寿命在2-3个月左右的时间,那么参与糖化血红蛋白形成的血红蛋白寿命也在2-3个月左右,故其反应的是近2-3个月左右整体的血糖情况。
HBA1C在糖尿病的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判断长期血糖控制情况、降糖药物使用后或者调整降糖方案后血糖控制情况的判断,均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过去还未发现该指标时,那些从来不监测血糖的患者,或者第一次发现血糖增高的患者,无法判断他们近期的整体血糖情况。
所以糖化血红蛋白的出现,改变了这一切!
它作为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的标准,是临床上判断药物疗效,从而调整降糖方案的优良指标。在2020年CDS最新的糖尿病诊治指南中以将HBA1C>=6.5%作为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可见其地位之高。
问
为何之前迟迟未纳入诊断标准?
主要是因为全国各个中心的HBA1C检测不够标准化,目前标准化程度逐渐提高。
在对于糖尿病患者和应激性高血糖的鉴别诊断中,HBA1C起到重要作用。
应激性高血糖是由于一些应激因素导致的升糖激素的增高,从而使得血糖增高,这种情况因其起病急,故并不会造成HBA1C的升高,而糖尿病患者在初诊时一般血糖均已经增高一段时间了,因其发病隐匿,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故就诊时已经可以反映在HBA1C的增高中。
HBA1C在暴发性1型糖尿病的诊断中也是关键的诊断指标。暴发性,顾名思义,其来势凶猛,也快如闪电,从起病到血糖明显增高产生不适,或是出现急性并发症来就诊,时间非常短暂,可能只有几天或是几周,HBA1C还来不及体现,金刚通痹丹说明故其数值并不会明显增高,甚至是正常的。
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HBA1C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明显相关。
问
HBA1C权威吗?
但是HBA1C并不是一直都具有权威性,它也有其局限性。
首先HBA1C的检测会受到一些因素的影响,比如慢性肝病、大量失血、脾肿大,溶血性贫血时,检测HBA1C会偏低;而慢性肾功能不全、脾切除、再障性贫血时,检测HBA1C会偏高。
一些服用的药物也会影响其检测,最常见的如维生素C、E,乙酰水杨酸盐、促红细胞生成素。所以当有上述这些伴随疾病或上述药物服用史时,不应将HBA1C作为判断血糖控制水平的唯一标准,需参考患者平时监测血糖的情况,来综合判断。
金刚通痹丹是治疗什么HBA1C更大的一个局限性是它并不能准确反映血糖的波动情况。对于血糖波动很大的患者,常有低血糖发生,反复低血糖之后反复进食,导致低血糖之后出现明显的高血糖,这样低血糖和高血糖的交替出现,掩盖了它们对于HBA1C的影响。
所以若是给这类患者检测HBA1C,可能是非常好的水平,但是却隐藏了非常可怕的血糖波动。
换句话来说,假如有两个糖尿病患者,一个是平时血糖控制非常稳定的,而另一个是血糖忽高忽低的,虽然两者的HBA1C结果都是6%,但是却蕴藏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过程。据多项循证医学研究表明,血糖的明显波动与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的发生风险具有明显相关性。
所以HBA1C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是可以信任的,这时就突显了自我血糖监测的重要性,可以采用血糖仪进行监测,血糖相对稳定的时候可以适当放宽监测频率,若血糖波动较大,需要频繁监测。
也可以使用家庭版动态血糖监测仪,操作简单方便,且安装一次可以持续监测半个月左右,获取血糖值只需用血糖仪扫描即可,大大减少了患者频繁监测血糖带来了疼痛。
综上所述,HBA1C虽是一个很好的指标,但它不是万能的,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懂得利用它的优势,又要识别它的劣势,不盲目的相信它,和其他的指标结合在一起,综合判断,取长补短,这才是明智的!
作者介绍
沈晓华
苏州市第九人民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简介:内分泌科硕士研究生,2002年毕业于南通医学院,2010年取得南通大学医学院内分泌硕士学位,苏州大学博士在读,内分泌学会委员,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在省内、国家级杂志发表数篇论文,并在统计源核心期刊及SCI期刊均有论文发表。
擅长:糖尿病、糖尿病相关并发症、低血糖、肥胖、高脂金刚通痹丹的疗效血症、高尿酸血症、痛风等代谢性疾病及甲状腺疾病、垂体瘤、席汉综合征等内分泌常见疾病的综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