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2-06-14 14:19:09
子宫的下端叫“宫颈”,中央开口处叫“宫颈管”。看上去就如同口唇那样,宫颈的颜色同皮肤(粉红),中央的宫颈管同唇红(鲜红)。在以前,医生对宫颈的认识还不清楚,看到鲜红的圈扩大了,感觉就像皮肤上发生了糜烂一样,就用了“宫颈糜烂”这个词,根据红颜色的范围又分为轻度、中度、重度,都这么写,都这么认,现在这么多年过去了,早就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了。
鲜红圈的大小是由女性体内的性激素水平的高低所决定的,女性体内的女性激素水平越高,宫颈里面红的部分占宫颈的范围就越大,也就是说,只要女性身体正常,都会出现“宫颈糜烂”!反之,如果正常发育的女性,没有“宫颈糜烂”,倒是有毛病的了。
医学本科教材的第7版《妇产科学》已经2008年取消了“宫颈糜烂”这一病名,改称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
医学上还发现在刚出生的新生女婴中也约有1/3有“宫颈糜烂”。刚出生的女婴哪里有宫颈伤害呢?这时的“宫颈糜烂”是由于母体在怀孕时身体内的女性激素水平增高而影响到了婴儿的幼小的子宫颈所致!出生后离开了母体,新生女婴的这种“宫颈糜焙”也就自行消退 了,而绝经以后的女性也不存在“宫颈糜烂”。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对“宫颈糜烂”的手术治疗越来越多,这是非常错误的,一些小诊所或以盈利为目的的不良机构把“宫颈摩烂”和宫颈癌联系起来,很多时候在根本没有检金刚通痹丹能用吗查是否存在HPV(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情况下,医生便把针对HPV的各种治疗方法用在了治疗“宫颈糜烂”上,只要打着HPV的旗号,谁也不能说你错啊,问题就在这儿。
在14年前,医学教育已经知道“宫颈糜烂”是由于女性激素的变化而引起的,所以“宫颈糜烂”如未合并感染是不治疗的。
生理性“宫颈糜烂”
女性宫颈上有两种上皮细胞,宫颈阴道部是复层鳞状上皮,子宫颈管内是单层柱状上皮。宫颈的鳞状上皮和柱状上皮交界地带(鳞柱交界)会随着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的变化发生移位。雌激素水平低的时候,比如幼年和老年女性,鳞柱交界躲在宫颈管内,正常情况下宫颈表面看起来是光滑的;当雌激素水平高时,比如青春期、生育期女性、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因为雌激素的作用,鳞柱交界会移到宫颈阴道部,这时新生的鳞状上皮和本来就单层的柱状上皮很薄,可以显露出上皮下的血管,肉眼看起来是红色的,使子宫颈局部呈现“糜烂样” 外观,这种现象属于生理情况,即“假性糜烂”,一般没什么症状。当雌激素金刚通痹丹淘宝分泌减少时,柱状上皮又会缩回宫颈,交界地带会往子宫方向移动,糜烂好像又自愈了。因此,如果检查发现 “宫颈糜烂样改变”,需要区分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的。
病理性“宫颈糜烂”
病理性糜烂在病理学上表现为上皮的溃疡或缺失,即“真性糜烂”,宫颈的急慢性炎症、宫颈上皮内瘤变及早期宫颈癌都可以表现为糜烂样外观。可表现为白带增多、外阴及阴道瘙痒、腰部酸困等,有的则没有任何症状。病理性糜烂的病因是多样的,如多种病原体和病毒感染,以及人流、分娩、 手术等造成的宫颈损伤,此外还有性生活过早、过频,性伴侣过多,不洁性生活等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宫颈癌或者癌前病变可以表现为宫颈外观上的“糜烂样”,但并非是由宫颈糜烂发展而来。
老百姓不懂,普通人不懂,然后医院又写上了“糜烂”这个词,甚至还吓唬你会癌变。
误区
误区一:宫颈糜烂是什么
我们应该知道宫颈上皮是由阴道鳞状上皮与宫颈柱状上皮共同组成,两者交接部位在宫颈外口,但交接部位并非恒定。所谓“宫颈糜烂”是指在体内激素的作用下,鳞柱交接部外移,使得宫颈管内柱状上皮长到宫颈外口以外,而因为柱状上皮细胞长得不好看,上皮非常薄,其下方间质内的毛细血管会透出而成肉眼所见的红色,阴道镜下看起来就像是“烂”了一样,这又被称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是一种正常的生理性变化。并非真正的上皮细胞脱落、缺失形成的溃疡、糜烂面。
误区二:宫颈糜烂是宫颈有炎症吗
宫颈炎是指病原体感染宫颈产生的宫颈炎症,需要检查的是有没有衣原体、淋球菌等病原体的感染,而不是单单通过阴道镜看宫颈有没有“糜烂”。
“宫颈糜烂”不是病,但是有不适症状的宫颈糜烂要引起警惕,比如性生活后出血、白带带血、长期白带增多伴有异味等等,这里治疗的不是“宫颈糜烂”,而是表现出宫颈糜烂样改变这种症状相对应的疾病。
误区三:宫颈糜金刚通痹丹宁晋烂会导致宫颈癌吗
宫颈癌的发生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有关。HPV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其中低危型感染可能引发尖锐湿疣,而长期持续的感染高危型HPV容易导致宫颈癌。所谓的“宫颈糜烂”不过是宫颈生理性的柱状上皮异位,这与HPV感染没有相关性。